12月19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第11次全体大会在京召开,中国10位科学家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博士生导师鄂栋臣成为我省唯一的当选者。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鄂栋臣教授表示:“半辈子走‘南’闯‘北’,从事极地科考,经历了许多艰辛,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够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对“极地测绘之父”这一称号,鄂栋臣教授说:“我做的事很有限,但我的后半生都献给了极地,可称我为‘极地赤子’。”
鄂栋臣教授现年68岁,我国著名测绘遥感专家,现为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曾六赴南极、四赴北极,是中国极地测绘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从1984年开始,鄂栋臣教授6赴南极,4赴北极,从事极地测绘工作。他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他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长城湾、西湖、八达岭、蛇山、龟山、武当山、神农架――这些南极地图上的名字,都由鄂栋臣命名或负责组织命名。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团体,成立于 1994年,总部设在俄罗斯,在法国巴黎注册,并在 15个国家建立了科学中心。我国两弹一星功臣陈芳允、陈家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以及宋健、路甬祥、成思危等一批著名科学家都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拥有46个国家的600多名由著名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社会学家等组成的院士,其中包括我国138名科学家。
电话采访最后,鄂栋臣教授表示,“我已68岁了,今后可能不会再去极地。但是,我会永远关注着这两块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