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7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评选结果揭晓。公司2014级导航工程班员工王雅仪等10名同学获此殊荣。董事长窦贤康、公司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出席此次风云员工的颁奖典礼。
王雅仪:心地善良,志愿服务,她是前往尼泊尔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初创社团,筚路蓝缕,她是敢于挑战刻板印象的活动达人;学识渊博,三年国奖,绩点第一,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据悉,另外9名获此荣誉的同学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张琴,生命科学学院弘毅班宋阳,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苏程,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王旭坤,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瑜,法学院博士生王肃之,印刷与包装系博士生廖宇,口腔医学院Smile服务队,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国防生邓文。
右三为王雅仪
王雅仪:学无止境,“杂学家”梦
记者:许雨洁 编辑:于林海
外面天气闷热,王雅仪穿着一条黑色小碎花裙子,带着一条同色系的发带,在信息学部图书馆的大厅里等待着采访,简单清爽。就如在社团一同共事的姚佳鑫所描述的那样“温柔、知性、优雅”,这也是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
王雅仪的膝盖上放着已经读了一半的《产品经理与设计思维》,这与她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只是出于兴趣想要阅读。忙于毕业设计的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图书馆,因为下午的活动安排,才特地挤出了时间回宿舍换了一套衣服。第二天,她又要奔赴北京,参加社团国际项目,和外企高管交流新中国文化。
忙碌于学业、社团、活动、兴趣是她四年老员工活的常态,但她一直乐在其中。“我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我想看看,我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王雅仪如是说。
“我想拥有多种可能性”
翻开王雅仪的履历表,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无论是学习、社团,还是志愿、实践,很多方面她都成绩斐然。这似乎也在侧面证明着,她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与人们印象中宿舍、食堂、课堂三点一线,沉浸于繁重学业中的工科生形象大不相同,王雅仪的活动范围从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她很想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以后能成为一个复合性的人才,任何岗位都能胜任”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再加上一点学习天赋,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分制大背景下,王雅仪得以在学习之余拥有了多种可能性。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经过层层面试,她作为leader与其他五位主席团成员共同创立了武大青年咨询分析师协会(ShARE-WHU)。社团创立初期,王雅仪一度对自己的理工科背景有所疑虑。因为社团属性偏商科,她担心工科的自己缺乏一些必要的商业思维,不能够“服众”。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初创的社团,所有的规定章程都需要主席团自己去摸索,缺少领导决策的经验也是她不能回避的一个短板。但这些疑虑并没有让她退缩,她决定边进行边积累经验。同为社团创始人的汪鹏举表示,在王雅仪的带领下,社团的开创局面做得很让人信服。“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是平等交流,雅仪姐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会帮助我们做出一个决策,当我们有一个明显的倾向的时候就会顺从我们的倾向”。“以德服人,公平公正”是王雅仪领导社团的特点。王雅仪很看重团队的作用,这也是她认为自己能够兼顾许多的重要原因。她认为一个好的团队是能够“互相信任、各司其职、互相帮助”的存在。省心高效率的团队为王雅仪挑战“多种可能性”提供了便利。合理的时间规划也为她的忙而不乱提供了保障。她会将每日任务列在一个小本上,每天撕一页。“每天看到上面一项一项被划掉,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她这样说道。王雅仪的父母曾想让她直接留在学校当老师,但她拒绝了。“我还是比较‘跳’的人,我喜欢创新。如果进到企业里面,每天会见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人交流,是一种挑战。”
“这是我的责任”
从小学起,王雅仪就曾跟着老师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大一时,她直接加入了院青协,武大官方的志愿者活动基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到了大二,她成为了团支书,觉得也应该让支部的同学得到锻炼,开始自己组织志愿活动。可以说,王雅仪的生活与志愿服务密不可分。
她曾经组织过支部的同学为一个患有血液病、免疫力低下的二年级小男孩轮流补课。因为身体原因,小男孩的活动范围很小,不能正常上学,但是他很懂事。一个学期的相处也使得他与志愿者们打成了一片。然而小男孩最终还是因为疾病离世了。回想起自己那时的心情,她说:“一个很亲的人突然从你的世界消失了,这种感觉很遗憾。
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志愿者活动时,她很认真地回答道:“我的初衷就是觉得这是我的一个责任,因为我本身家庭也不算很差,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时间精力,就应该去帮助他们。”她对自己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很多人却生活得不幸福怀有一种愧疚感。
因为觉得自己现在太浮躁,不想再过这种“糜烂”的生活,她怀着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活的那么贫穷,精神却那么富足的私心,报名参加了去尼泊尔的志愿活动。她发现尼泊尔人的快乐是真实的,“有不开心的事,可以去佛像下祷告,有开心的事情,就给自己的眉心点一颗朱砂。下午三点,一天的劳作结束,大家开始晒太阳聊天。”这样超脱自然的日子她一直很向往。
当谈到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收获时,她表示是自己不图回报的。如果有,她觉得是在帮助别人同时满足了自己的责任感。如果不去做,她就有一些浪费生命的感觉。“说的有点空,但的确是这样想的。”她这样解释。
不骄不躁的佛系人生
王雅仪的闺蜜李思宇说:“即使压力很大的时候,她也从来不抱怨,一直很积极向上。”社团成员汪鹏举形容她:“雅仪姐比较淡然,一直很随和。”另一成员姚佳鑫也表示:“温柔优雅知性,没见过她焦躁。”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王雅仪一直是一个很坚强温柔的形象。
身兼多职、繁重的课业、纷杂的活动的确有时会让她力不从心,但她认为自己是“累并快乐着”。擅长时间管理的她,虽然日程很满,也会给自己安排放松的时间。在李思宇眼中,她“是一个很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荣誉时,她觉得这些都是不重要的,自己也从来不会去记录它们。她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还很普通。“可能与同龄人相比我有一些优势,但是再比远一点,就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想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进取的心态。
她用“佛系,也有一点点随缘”来形容自己。但“佛系”不代表没有追求,机会来了,她肯定会把握住,只是最后结果怎么样,她不是很在乎,“只要我尽力了就行。”
她认为人会有能力撑不起野心的感觉,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而得不到的时候就会很有压力,这就是我们社会焦虑感的来源。“人其实是要懂得满足的,现在的生活已经很赶,如果不断地去拔高自己的物质需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活得更累。”
完成毕业设计,去西藏进行毕业旅行,是她现阶段的小目标。至于未来,王雅仪表示想更多地了解经济类、心理学类的内容,领导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锻炼也依然不想放弃,她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向“杂学家”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