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师恩难忘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恩师宁津生先生
2020年3月15日,我的恩师宁津生院士为祖国的测绘科技和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走完了一位伟大测绘人光辉的生命历程。
阳春三月的荆楚大地,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散。当日下午5时,从学院工作群里惊闻恩师仙逝的消息,我不禁热泪盈眶,悲痛万分。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够送先生最后一程,是我一生中的遗憾。回想起从2006年拜读在先生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到后来毕业留校与先生共事的十余年来,先生儒雅亲善的大师风范、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爱生的教育情怀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时时刻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是先生把我引入地球重力场这一研究领域,成为了我十几年来苦苦追求的事业。您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谆谆教诲仍不绝于耳。
初识先生是我在1999年刚入学,当时宁老师和几位院士正筹备给新生讲测绘学概论的报告,因为新生刚入学多少有些专业情绪(包括我自己),并不知道测绘是做什么的。当时宁老师在学校徕卡厅给我们做了一个大地测量专业发展与应用的报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宁院士。尽管座位离得比较远,我仍能真切的感觉到这位院士的儒雅博学与和蔼亲善,原本复杂的专业知识,在他讲出来变得通俗易懂,使我们新生很快地了解到这个专业的方向和定位等。后来本科学习期间也听过他的报告,有一次讲地球重力场方面的研究对我触动很深,由于自己一直对物理中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所以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了卫星重力学方向。
我与宁院士真正有接触的是在研究生期间,当时宁老师有个课题是由我的硕士导师罗志才老师在具体负责攻关,我作为研究生参与了部分研究内容,因此在参与课题期间对宁老师有了更多了解。那时宁老师比较忙,大半时间都在出差,但每次课题讨论会他都会参加,具体了解课题的进展并讨论遇到的问题。记得每次给宁院士汇报工作进展,本以为能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但他总能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宁院士这种对科研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对像我这样的青年学子在科研中给予更多的是关心、重视和鼓励,使我倍受鼓舞,更令我对宁院士重视后生的培养感到钦佩。
怀着崇拜和仰慕之情,我在硕士毕业后考取了宁老师的博士生,和他接触并没有意想之中的那种距离感,反而觉得非常亲切。在求学期间,宁老师对我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我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老师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的领悟,也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特别是对地球重力场研究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宁老师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记得在选定博士具体研究方向时,他还专门请了有关方向的老师进行咨询和把关。由于当时欧空局即将实施卫星重力梯度测量计划,后期会获取到实测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并且重力场反演研究也是学院的强项,因此最终和宁老师商定以卫星重力梯度技术反演地球重力场作为研究方向。
宁老师在学术上要求严格,他对博士生有着更高的标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有时让我觉得很难在学术上让宁老师满意。在我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宁老师倾注了大量精力,从论文选题、框架结构、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法及实验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记得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宁老师特地安排了一个内部讨论会,并邀请了几位老师共同对论文进行把关。尽管在场的老师一致认为论文完全达到毕业要求,可以参加答辩,但宁老师还是坚持让我推迟半年,并详细分析了论文还存在的问题,鼓励我对已有研究工作做进一步深化。当时我并不理解,后来才明白宁老师认为如果能再深入一点研究,上升的高度将会完全不一样。
宁老师对员工撰写和发表论文都会具体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次投稿的论文,他都会逐字逐句修改,并提出改进意见。虽然我对他的严谨认真也习以为常了,但宁老师在修改我的博士论文时还是使我很震惊。我在2010年春节前将修改好的博士论文第二稿交给宁老师修改,春节后在我返校的第二天,宁老师通知我去拿论文修改意见,原来春节期间宁老师并没有太多的休息而是加班修改我的论文,这让我特别感动。最为珍贵的纪念是,宁老师为我的论文所作的批阅手稿,那是用A4打印纸写的整整五页的修改意见,从封面的标题到正文的标点,从框架目录到每字每句,他都将有疑问的地方一一说明,写明了批注。宁老师对一篇博士论文能够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更让我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感到由衷的钦佩。在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博士论文被评为了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虽然宁老师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并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有一次宁老师因为第二天要外出开会做报告,安排让我去他家里帮忙修改PPT讲义。那是我第一次去宁老师家,到了单元楼下按门铃的时候特别紧张,进了房间更是如此,后来宁老师主动和我聊了会儿天,询问我最近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还给了我一些零食,这时我才逐渐放松下来,与宁老师在一起的感觉就像与自己家里长辈一样,非常亲切。而且每次有事去宁老师家都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宁老师和师母潘老师总会给我一大包零食,让我倍感温暖和感激。
尽管宁老师有“董事长”、“院士”等让人仰慕的头衔和头顶着许多荣誉的光环,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意外之物。宁老师经常告诫我们青年教师和学子不要刻意设计自己的人生,奢望成为什么家或做什么官,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学校以前分给宁老师的院士楼,始终没有去住;平时生活简朴,有时候早上就吃一桶方便面。很难想象,宁老师对教学、对科研是一个近乎苛刻的人,但对待自己的人生却以“顺其自然”为信条,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不图名利,心态很好,这就是宁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近一年来先生身体不好,最快乐的莫过于员工的探望。未曾想到年前去医院的那一次探望,竟成了我们今生的永别。昔日恩师谆谆教诲铭肺腑,今朝学子悠悠泪水断肝肠。虽然先生已驾鹤西去,但您作为一个测绘人的工匠精神将永远激励和感召着后辈学人。
高山仰止,师恩难忘,愿天堂不再有病痛,先生一路走好!吾师千古!
员工钟波于武汉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