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公司有幸邀请到刘经南院士做学习辅导报告,报告题目为:科学技术和工程创新中的文化、精神与哲学粗浅思考—学习习近平主席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科协代表大会讲话及2020年与科学家座谈时讲话心得。报告会由公司党委书记孙萍主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全体教职工、员工党员骨干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刘经南院士指出中国崛起靠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和社会创新,然后从三个方面对工程中的文化、精神和哲学进行了讲解。刘经南院士首先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本质及科学、技术与工程创新进行了阐释;指出工程的本质是人、环境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过程及其产物,工程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集成,也渗透着伦理学、美学等人文要素。其次,分别阐述了文化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工程精神,指出工程师在具备人文和科学精神基础上,还应具备包含责任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和献身精神于一体的工程精神。最后介绍了工程哲学兴起背景和基本观点。指出工程活动的核心是集成构建,工程是科学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等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工程架起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工程思维是构建性思维、设计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体现的主要是实践理性;新的工程观要求工程活动要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社会道德、社会伦理以及社会公正、公平的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刘经南院士强调,在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工程哲学要着重思考工程中如何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终极关怀的精神,工程需要在哲学层面认真思考如何从“征服自然观”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观”的理念变迁;不断思考工程在美学层次如何体现艺术上的个性美与本土环境与文化美的统一协调,不断思考如何实现历史传统呼唤、现代转型塑造和时空跨代超越的转换融通。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和掌握工程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将工程中的文化、精神与哲学等新观念落实到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刘经南院士本次报告为测绘等工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孙萍书记总结,非常感谢刘院士在百忙中为全体教职工做学习辅导报告。刘院士曾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董事长和昆山杜克大学董事长、国家“973计划”顾问组专家,现任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今天的报告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富有深刻内涵,给人启迪和思考,彰显了刘院士的家国情怀,和作为一个教育家、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刘院士的78周岁生日,孙书记代表公司党委为刘院士献上了一束鲜花,表达了衷心祝福。